野菊
元好问〔金朝〕
座主闲闲公命作
柴桑人去已千年,细菊斑斑也自圆。
共爱鲜明照秋色,争教狼藉卧踈烟。
荒畦断垄新霜后,瘦蝶寒螀晚景前。
只恐春丛笑迟暮,题诗端为发幽妍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隐逸柴桑的陶渊明已经离去千年,数量很多的细菊依旧朵朵浑圆。
人们都爱那花色鲜明映照着秋天的景色,又怎能忍心看到它的蕊瓣零乱,偃卧在稀疏的野烟之中。
在这片荒废的园畦,残断的田垅,野菊在初霜之后便盛开;伴着飞舞的瘦蝶,鸣唱的寒蝉,它怒放在夕阳之前。
我只担忧春天的花丛高傲无知,竟嗤笑野菊的姗姗迟放,因此写下这咏菊的诗篇,实是为抒发它清幽的娇妍。
注释
座主座主,旧时考中进士的文人对主考官的称呼。在元好问于金宣宗兴定五年(1221)考中进士以及金哀宗正大元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时,赵秉文分别为主考官和监试官,对元极为赏识,曾称
创作背景
金哀宗正大元年(1224),元好问的座主,自号闲闲居士的礼部尚书赵秉文邀集元好问以及陈规(字正叔)、潘仲明、雷渊等人雅会赋诗,吟咏野菊。该诗就是当时所作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郑力民译注.《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》.凤凰出版社.2011.05.第48-50页
赏析
这是一首咏物诗,诗人用清新幽美的笔触,咏唱了野菊无意斗艳、悄然盛开的美德,抒发了诗人自已超脱于浊尘的情怀。首联以爱菊的高士陶渊明写起,由人及物,柴桑人去,菊花依旧应时而发,紧扣题目。颔联紧承首联,又由物及人,在吟咏古今爱菊高士共同情趣的同时,注人诗人细腻深婉的情感。颈联笔法一转,从正面描述菊花开放的环境——荒畦断垅;菊花开放的时节——深秋新霜,瘦蝶寒蝉,处处突出一个“野”字,从而在其中寄寓着归隐士人的品行节操。尾联点明写作缘由,将上面开放的意绪收了回来,从而在这一放一收中,再次表达出归隐者的志趣。
“柴桑人去已千年,细菊斑斑也自圆。”两句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起笔,在一种
简析
《野菊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起笔,注人了古今爱菊的归隐者的精神意绪,同时显示出今日归隐者高洁的志趣;颔联在一声感叹中点出了古今归隐士人的共同志趣;颈联写景设色,处处突出一个“野”;尾联以拟人化手法点明了诗作意旨。全诗构思精妙,气脉贯通,笔法柔婉,用清新幽美的笔触,咏唱了野菊无意斗艳、悄然盛开的美德,抒发了诗人自已超脱于浊尘的情怀。
元好问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代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 925篇诗文 476条名句
乙酉六月十一日雨
元好问〔金朝〕
一旱近两月,河洛东连淮。
骄阳佐大火,南风卷黄埃。
草树青欲乾,四望令人哀。
时时怪事发,雨雹如李梅。
我梦天河翻,崩腾走云雷。
今日复何日?駃雨东南来。
元气淋漓中,焦卷意已回。
良苗与新颖,郁郁无边涯。
书生如老农,苦乐与之偕。
闾阎闻吉语,一笑心颜开。
酉年酒如浆,乾溢安能灾。
惟当作高廪,多具尊与罍。
家人笑问我,君田安在哉!
鹊桥仙·待月
完颜亮〔金朝〕
停杯不举,停歌不发,等候银蟾出海。不知何处片云来,做许大、通天障碍。
髯虬捻断,星眸睁裂,唯恨剑锋不快。一挥截断紫云腰,仔细看、嫦娥体态。
水调歌头·赋三门津
元好问〔金朝〕
黄河九天上,人鬼瞰重关。长风怒卷高浪,飞洒日光寒。峻似吕梁千仞,壮似钱塘八月,直下洗尘寰。万象入横溃,依旧一峰闲。
仰危巢,双鹄过,杳难攀。人间此险何用,万古袐神奸。不用燃犀下照,未必佽飞强射,有力障狂澜。唤取骑鲸客,挝鼓过银山。